行天宮

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9號, -NA-, 104
行天宮 行天宮 is one of the popular Landmark & Historical Place located in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9號 ,-NA- listed under Landmark in -NA- , Mission in -NA- ,

Contact Details & Working Hours

More about 行天宮

行天宮,尊稱恩主公廟,主神為關聖帝君,是臺灣知名的關帝廟,由經營煤礦事業有成的黃欉居士所建設而成。行天宮本宮位於台北市市區,另有兩座分宮,位於北投及三峽稱三宮一體中,歷史最早興建完成的投分宮,其次是三峽行修宮,本宮位於臺北市中山區,為行天三宮最晚落成。廟門用108顆門釘代表108位神靈,即36天罡星、72地煞星。歷史1949年農曆八月,玄空師父在台北市九臺街購入小型民間齋堂,蒙受 關聖帝君聖示賜名為關帝廟行天宫,時任第一代住持為空真子師父。同年,玄空師父捐地出資,於三峽興建廟宇,聖示賜名為關帝廟行修宮。1956年,因關帝廟行天宫所在地為學校預定地,需擇地另遷。在請得聖意後,於北投,建設行天宫北投分宮。1958年,行天宫第一代住持空真子師父歸真,當時行天宫北投分宮後殿基礎工程才剛起步,玄空師父應眾師兄弟推舉,放下事業,全心重新規劃北投行天宫,由原一殿式擴建為三殿式。1960年8月12日北投行天宮之後殿慶成,並舉行安座典禮。1962年農曆四月三峽行修宮興建及動土整地。1964年玄空師父在獨力捐資向國有財產局及數位地主買下民權東路、松江路口之土地上,動土興建行天宫台北本宫。1965年5月31日行天宫北投分宮玉皇殿、前殿等所有工程完工,恭奉玄靈高上帝、玄穹高上帝、儒、釋、道三教教主等,並舉行慶成典禮。1965年12月6日三峽行修宮落成,並舉行慶成典禮。1968年1月25日舉行台北本宮慶成典禮。玄空師父於民國45年至56年十二年間,先後完成北投分宮、行修宮、台北本宫,出任第一代的三宮總住持。並分別勒石立碑,昭示三宮本屬同源,永遠關聯,不得分離。1970年玄空師父將全部自建的三峽行修宮捐贈給財團法人台北行天宮,即為行天宫之三峽分宮。1970年12月18日行天宫三宮建設人暨第一代三宮總住持玄空師父歸真。後奉祀於三峽行修宮之明德堂及行天宫北投分宮崇德堂。2014年8月26日,行天宫秉持並落實玄空師父提倡修德與問心敬神之理念,廟埕不再設置大香爐及供桌,鼓勵信眾雙手合十,以道德心香取代線香,虔誠祝禱就可上達天聽。信眾不須準備供品,只要心誠禮敬,問心修德,便能得到神明的護佑。信仰行天宮三宮建設人玄空師父(本名黃欉,道號「玄空」,1911年-1970年),祖籍泉州安溪,其宗教思想源於行天宫《列聖寶經合冊》恭錄之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。行天宫的宗教屬性為儒、釋、道三教合一的正信道場,強調問心敬神的理念。祭解以道教科儀為主。例如祈安大法會(俗稱拜斗)、祭元辰、祭關限、祭星、掩魂、收契孫、收驚等,都與道教儀式關係密切。核心理念與願景宗旨:秉持恩主公五倫八德之聖訓,宏揚聖教,推行正信,以濟世助人為志業。理念:正己化人、無私奉獻、謙卑服務、諄諄善導。使命:推行關聖帝君傳世明訓「讀好書、說好話、行好事、做好人」;發展宗教、文化、教育、醫療、慈善五大志業。準則:信守宮規、問心做事、修德敬神、萬般由心。願景:落實宗旨,淨化人心,共造祥和社會。行天宫堅守玄空師父所留傳的正信理念,不焚化金紙、不設乩扶鸞、不打造金牌、不演戲酬神、不供奉牲醴、不設功德箱、不營利圖私及不對外勸募。並致力於推廣讀經、抄經,以宣講及各項濟世服務,宏揚聖教,以挽回人心於正軌,使社會平安ㄑㄑㄑ

Map of 行天宮